把訓練當作遊戲:轉換運動心態,建立可持續的習慣
- James McKie
- 6月15日
- 讀畢需時 4 分鐘
「生活的真正秘密,就是全情投入當下正在做的事情。別再稱它為工作,應該意識到那其實是遊戲。」 —— Alan Watts

「工作」與「遊戲」之間的界線,其實只是心態問題
英國哲學家Alan Watts曾深入探討「工作」與「遊戲」之間,那道似有還無的分界線。他觀察到,在現代社會中,「工作」往往被視為嚴肅而必要的生產活動,是為生存而做的正事;而「遊戲」則被貶為輕浮、不重要,甚至浪費時間。
但Watts指出,這種區分其實更多是一種刻板觀念,而非事實。當我們以「遊戲」的心態去看待工作,反而更容易投入,在任務中表現得更有效率、更有創造力,同時保持努力與專注依,只是少了那種刻意營造的「嚴肅感」。
這個觀點,其實同樣可以套用在運動訓練心態上:當我們把訓練從「責任」轉化為「好奇心」,也就為穩定、愉快、持久的運動習慣打開了大門。
運動心態中的自律與動力:為甚麼運動訓練有時會像「上班」
對很多人來說,一旦將運動訓練與罪惡感或疲乏感掛鈎,就很容易慢慢放棄。日子一長,出席率下降,你也開始對這種狀態感到熟悉:提不起勁、失望,還有腦海中不斷重播的聲音:「我其實很想堅持,我也知道應該堅持,但我就是做不到。」這背後往往還有個更深層的問題:「我這樣做到底有甚麼意義?」
不少人會從此失去應有訓練規律,因為訓練已開始變成「應該做的工作」,而不是「可以做的事」。當訓練不再是個人的成長旅程,而變成了一項例行公事,就將慢慢變成了無生趣的「工作」。動機變得模糊後,整個訓練系統隨之瓦解。
這正是「自律 vs 動力」這個問題令人值得深思之處。動力可以帶你走一段路,但動力本身是波動的、易變的。如果缺乏明確的方向與意義,動力終將消耗殆盡。
而自律,雖然穩定且建立在結構與意圖之上,但如果沒有內在的連結與價值感,久而久之,也會讓人感到壓力與沉重。
事實上,你完全沒有必要訓練。當訓練變成一件要完成的任務清單,就變得像最枯燥工作,失去了原有意義。儘管我們可以為健康與身心,提出無數合理而客觀的理由,訓練從來都只是一個可選擇的過程。正因為如此,我更建議你改變運動心態,把訓練視為一種更有層次、更成熟的「遊戲方式」來經營。
嚴肅地玩:如何做到堅持運動?
講到「遊戲」,我們往往會聯想到輕鬆、有趣、隨意。但好的遊戲其實一點都不馬虎,需要投入、自律和有目標感,就像音樂家、演員或運動員一樣,他們的「遊戲」講求極度專注、有節奏感,而且能帶來深層次滿足。沒有人會以輕視的態度看待奧運比賽或動人的演出,因為我們都知道,那些「遊戲」蘊含着令人沉醉的張力與投入。
這套觀念,能改變你對健身訓練的情感基礎。你選擇將訓練納入生活,是一種策略性的「遊戲實踐」:藉著持之以恒地鍛鍊身體、運動技巧、飲食、睡眠與休息,建立屬於你的自律節奏。
用這個角度去重新定義訓練,就可以回答一個很多人遇過的問題:如何在不感到疲乏或壓力的狀態下,長期維持訓練?
這種心態轉變並不是叫你放鬆、隨便練習。你仍然可能會有難以出門的日子,但當你以「選擇去玩」的態度來看待訓練,而不是「逼自己完成任務」,你會發現訓練這件事少了一分沉重,多了一分真誠。這份真誠,一旦與目標連結,就會轉化為持久且強大的動力。
強化運動心態的5大要訣
轉換心態:訓練不必等同工作,把它看作「有目的的遊戲」,會使你更容易投入和堅持。
重視自律多過動力:動力有起有落,而自律能使你在低能量的日子依然保持節奏。
帶著目標去「玩」:就像音樂家或運動員那樣,最好的訓練結合強度與樂趣,因此請選擇那些對你有意義的訓練動作與目標。
放下內疚感:你不是「必須」訓練,而是「可以」訓練。當你把訓練視為選擇而非義務,更加容易持之以恆。
建立支持性的生活節奏:真正的可持續訓練,不只關於運動本身,還包括身體恢復、睡眠、營養與行程的彈性安排。
思考問題:
假如你不是「非訓練不可」,而是自願選擇訓練,這樣的心態轉變會如何影響你與訓練的關係,以及你堅持訓練的方式?
你有沒有單純因為想掌握、想投入箇中的樂趣,而渴望探索一項動作或技能?
以目的與遊戲精神,開展你的訓練旅程
如果你已準備好走出「內疚式訓練」思維,並建立穩定而長久的訓練心態,Riverside Gym的遙距健身教練App將成為你的最佳拍檔。
我們為你設計一系列具結構、具彈性又有意義的訓練計劃,使你能真正做到堅持運動,同時避免過勞與倦怠。透過這套教練系統,你可以建立自律、追蹤進度、保持投入,從而重拾訓練的內在驅動。
由今天開始,用更有意識的方法,重新啟動你的訓練旅程。
留言